【經方 V.S 兵法】
經方 V.S 兵法
經方派:
以東漢張仲景為始祖,奉《傷寒雜病論》為本源,此書蒐集許多醫家臨床有效的藥方,保留治病的經驗;後歷經朝代更迭佚失再整編,今則以《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書傳世。
《傷寒雜病論》
此書緣起於瘟疫流行與戰亂頻繁的時代背景,其用藥方式亦深具時代特色:
‧•►用藥精簡:方劑組成藥材種類不多,常見約2~7味;鮮少使用昂貴藥材。
‧•►藥性偏猛:對症對藥追求藥到症改的效果。
(或可解讀為:戰亂、貧苦與瘟疫流行,有很多人喪生。然,醫者與未知爭命,重賦生機。 此書系統地紀錄「傷寒」侵入人體後的傳變過程與治療方法,其六經辨證論治為後世醫家留下了寶貴遺產。)
經方派,經過的歷史很長,服用過的人很多,
被證實了的有效派別,深具研究價值。
被證實了的有效派別,深具研究價值。
經方派學術見解獨樹一格,其六經辨證論治之法…歷代醫學諸家必爭論,在中醫學發展過程中,擁有極大的影響力。這次新冠爆發,中國使用經方治療,亦收到很不錯的效果,其獨特的理論和驗方,又再度引發廣泛討論。
今,若以同樣傳承歷史悠久的孫子兵法來思考經方,是否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呢!?
首先略述 六經辯證: (中心思想:以症辨經,即依外顯病症辨識病情進程)
1 . 六經
簡言之:外邪由體表皮膚到滲入體內臟腑的進程,劃分六個層次。認為外邪會先由太陽侵入人體→再隨個人體質與病程輕或重,循序轉入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治癒順序則反之。
2 . 三陽三陰
六經分三陽三陰(三陽:太陽病證、陽明病證、少陽病證;三陰:太陰病證、少陰病證、厥陰病證)
簡言之:將病情外顯的症狀,分為六個階段。以此判斷病變部位、病勢,以及相互間的傳變關係。
3 . 虛實之分
一般來說,凡是抗病力強到弱,表現為熱、為實的,歸為三陽病證;凡是抗病力弱到強,表現為寒、為虛的,歸為三陰病症。
註:中醫觀 『氣』 是人體的抗病力,認為人體正氣充沛即是陰陽平衡,當此之時外邪無從侵入,疾病也就無從發生。
當然臨床上病情的進程受很多變數影響,如何準確運用就是醫者的責任了
‧‧•► 本院 經方醫師 門診時間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
09:00~12:00 | 周芳宇 | |||||
15:00~17:30 | ||||||
18:00~21:30 |
兵法解析經方:
孫子兵法曰:「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從而才能實現「未戰而廟算勝」...
張仲景為當世醫家也為政治家。融合當世二個身份,其六經辨證論治之道彷若亦有著戰場上,將者謀定而後動的思維:
1 . 先知遠近,斷行進路線:
外邪侵入人體,分〝表裏〞、分〝輕重〞、分〝虛實之間〞多層次的變化 –► 識別病情進程 ‧..
2 . 後探虛實,診正奇轉換(攻守方互尬戰術):
人體脈象分陰、陽。陰陽可以相互轉化;當陰、陽一動又分虛實的變化。所以判斷出〝陰陽虛實的轉換〞後方能針對病症佈置好的用藥策略 –► 診脈 ‧..
人體脈象分陰、陽。陰陽可以相互轉化;當陰、陽一動又分虛實的變化。所以判斷出〝陰陽虛實的轉換〞後方能針對病症佈置好的用藥策略 –► 診脈 ‧..
3 . 其勢險,其節短:
病勢洶猛如虎,要找到最短距離能取得的藥材、最短時間能有力的藥方。成為經方用藥特色 –► 藥性猛,藥味少,藥量重 ‧..
病勢洶猛如虎,要找到最短距離能取得的藥材、最短時間能有力的藥方。成為經方用藥特色 –► 藥性猛,藥味少,藥量重 ‧..
4 . 盡可能的壓低成本、提升效率:
使用的藥材多為中醫常見、常用藥物,某些既是藥材也是食品,例如廚房常備的生薑、蔥白、大棗、甘草等;再以藥味少,所以合計起來價格比較親民,易於流傳。
總結 如若以地理及兵法的角度拆解六經辯證論治之法,以『無形』變化『有形』,瞬間多得了不同層次的思考,感覺更能明瞭經方硬派風格…
使用的藥材多為中醫常見、常用藥物,某些既是藥材也是食品,例如廚房常備的生薑、蔥白、大棗、甘草等;再以藥味少,所以合計起來價格比較親民,易於流傳。
總結 如若以地理及兵法的角度拆解六經辯證論治之法,以『無形』變化『有形』,瞬間多得了不同層次的思考,感覺更能明瞭經方硬派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