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選手也瘋迷的『拔罐』之術

2016-08-23
奧運選手也瘋迷的『拔罐』之術


拔罐法又稱『火罐器』、『吸筒療法』,古稱『角法』。


•►外媒形容拔罐的過程:一個治療師加熱幾個小玻璃杯,然後將它們扣在皮膚上,然後再拔掉,以放鬆肌肉。
•►美國游泳天王「菲魚」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與多位奧運選手,都認為拔罐有助於舒緩他們的肌肉痠痛。
•►體操選手納杜爾(Alex Naddour)則大讚:「這是我這一年來保持健康的秘方」,「我們身體經過這麼長期的訓練後會疼痛。這是我接受過最棒的療法。」


其實,運動員的身體經過長期的訓練,身體在不可避免的肌肉疲勞(乳酸堆積)與碰撞後會疼痛不適,此刻中醫療法在運動恢復的功能確實比西醫打針吃藥的治療方式強多了,最重要的是拔罐屬於非侵入性療法,不涉及禁藥!


以中醫觀點論,肌肉痠痛是『氣血瘀滯』的表徵,拔罐的作用便是藉真空負壓之力吸拔皮膚,將體內氣血循行不暢產生的瘀滯(風寒濕熱)從皮膚毛孔中吸出體外,而皮膚會留有青紫不一的圓形罐印。所以選手們拔罐後會覺得肌肉放鬆,身上的疼痛也能緩解。
註:

簡單形容:風寒濕熱便是溫度與濕度的變化。
中醫認為『風寒濕熱』入侵人體,會引起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肌肉、筋骨、關節等部位酸、痛或麻,而這便是『氣血瘀滯』的表徵。


注意事項: (應由專業中醫師評估後操作,不建議民眾在家自己施行)
1.拔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避開重要神經、血管和器官。若體位不當、移動、骨骼凹凸不平、毛髮較多的部位均不適用。
2.拔罐時要根據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適宜的罐。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
3.若留罐時間太長而皮膚起水泡時,小的勿須處理,僅敷以紗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塗以消毒藥水,或用消毒紗布包敷,以防感染。
4.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心血管疾病、血液凝結異常、急性感染症、高熱抽蓄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